首页 探秘历史 正文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因为于敏成功让中国拥有氢弹,美国人对他忌惮三分,称他可抵十个集团军的兵力。于敏也因为对氢弹研发的突出贡献被尊称为“中国氢弹之父”。2019年1月19日,时年九十三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在给对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授予共和国勋章时,特意给已逝世的于敏授予勋章。共和国勋章于敏院士拿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确是共和国的...

因为于敏成功让中国拥有氢弹,美国人对他忌惮三分,称他可抵十个集团军的兵力。

于敏也因为对氢弹研发的突出贡献被尊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2019年1月19日,时年九十三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在给对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授予共和国勋章时,特意给已逝世的于敏授予勋章。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共和国勋章

于敏院士拿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确是共和国的卫士。

他仅凭一人之力让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氢弹成功爆炸,研发过程比美国、苏联缩短了好多时间、而且实战价值也更高。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于敏在北京万安公墓的墓碑

于敏与核武器的不解之缘

于敏于1926年8月出生在天津宁河。幼时聪明好学,在1944年成功考进北京大学机电系就读。

一年以后在广岛、长崎上空腾起的蘑菇云震撼了当时年轻的于敏,他认为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研发原子弹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于1946年从机电系转专业到物理系就读,开始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小时候于敏与父母的全家福

1949年新中国建立。知道这一好消息的于敏大为感动,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新中国的核物理事业。1951年,从北大物理系毕业的于敏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并在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指导下开始了核理论研究工作。彭衡武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过学,他当时的导师就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

不到四年于敏就掌握了核物理全世界公开的理论以及知识,写了许多专业性极强的科学论文。正在于敏继续打算在核物理领域深造的时候,国外在核武器的成功突破改变了于敏后续的研究方向。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20世纪50年代时的于敏

恶劣的国际环境让于敏“弃原从氢”

1952年11月1日,美国自主研发的氢弹成功试爆,1953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破坏性更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氢弹还有一个原子弹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可以控制杀伤破坏的范围以及规模。

氢弹的成功试爆让中国人发现自己在自主防卫上同外国仍具有巨大差距。中共高层认为自己不仅要有原子弹,而且也要有氢弹,并推进相关武器研发的进程。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氢弹爆炸产生巨大的蘑菇云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成功试爆的“沙皇”氢弹更是坚定了中国自主研发氢弹的决心。“沙皇”氢弹是一种超级氢弹,爆炸威力是美国投放在广岛原子弹的3800倍!当时中苏关系紧张,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甚至不排除苏联用氢弹威胁中国就范的情况。

为了打破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核威胁、核讹诈,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以及氢弹的工作加快进程。也就是在这一年,于敏转到了氢弹研究的项目。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沙皇氢弹模型图

隐姓埋名,研发氢弹

由于要保护机密,参加氢弹研发的全体科研人员都要搬去西北的核试验基地工作。隐姓埋名,禁止同家人透露任何情况。每一个去西北的科学家在走之前都会被负责审核的政治工作者问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负责审核核工业科学家的政治工作者

于敏在前往西北之前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为了祖国,他坚定地回答:“我愿意!”在和自己的妻儿告别后,于敏没有告知他去哪里工作、要去多久,就匆匆前往位于西北的试验基地。这一保密就是二十八年。

后来于敏的妻子孙玉芹在知道自己的丈夫协助国家研发氢弹时,才反应过来二十八年丈夫为什么“失踪”。她吃惊地说:“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于敏和孙玉芹的合照

吃苦耐劳,攻克技术难题

中国研发氢弹完全是从0开始的。因为美苏两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的氢弹研发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援。科学家只能从头开始,一步步试错。

氢弹的重要原料需要在氕(pie)氘(dao)氚(chuan)之间选择适合的元素。到底应该用哪几种呢?只能一次次地尝试。美国的氢弹研发是从海水提取氘,在核反应堆中开采出氚。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碰撞两种物质,通过最终实验来确定哪种方案可以用。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氕氘氚三元素原子图

当时的中国不仅贫穷而且技术落后,没有资金来研发粒子加速器,也买不到这样精密的仪器。为了解决氢弹材料的问题,于敏亲自动手,用脑力外加一些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来计算。

通过无数次的测算算出了正确的核聚变路线。于敏计算出的路线帮助中国在研发氢弹的时候少走了许多弯路,节约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中国当时使用的104型计算机

终于在于敏以及各位同事的齐心协作下,中国第一颗氢弹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进行了30万当量的实验。

研发成功,氢弹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330万吨当量的氢弹在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试爆。和美苏两国采取的方法不同,中国的氢弹爆炸实验采用的是轰炸机投弹的方式。而执行这一光荣任务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轰炸机———轰六A型轰炸机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轰六A型轰炸机

使用轰炸机投放热核武器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任务,投放后如果不及时离开的话轰炸机连人带机都会被核爆炸产生的高温融化为液体。为了让这次任务圆满成功,负责指挥氢弹投放工作的军方高层,特别挑选了轰炸机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徐克江以及孙福长两位飞行员成功入选,成为指挥轰炸机投弹的机长。

6月17日上午8:20轰六A成功投下氢弹,一颗红白色的“大炸弹”在降落伞的托举下缓慢地按预定速度下降。轰六A机组人员趁机加足了马力,向远处飞去了。数秒之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开在了罗布泊上空,氢弹成功爆炸了!知道这一好消息的军人以及科学家高兴地抱在一起,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现在再也不用怕外国人的核威胁、核讹诈了!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博物馆展览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与氢弹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不仅如此,法国、英国的氢弹是在美国提供技术的条件下研发出来的,而中国的氢弹是从无到有完全自主研发的。

科研人员的困难难以想象

于敏工作的西北核试验基地条件十分艰苦。西北昼夜温差十分巨大,最大的时候有30摄氏度。干旱、缺水、偏僻、荒凉,给驻守基地的科学家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不仅科学家们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工作,对家乡以及亲人们的怀念也让他们很不好受。

参与氢弹研发的科学家都签了保密协议,在保密期之内是不能回家的,也不能写信向家人透露自己在干什么、在哪里工作。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位于中国西北的核试验基地旧址

参加氢弹项目的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很多都有老婆孩子了。为了氢弹的成功研发,他们只能放弃了陪伴子女长大的黄金时间,默默在实验基地中进行自己的工作。想家的时候只能用假地址假名写信向家里问好,写信的时候也不能畅所欲言,因为信件在寄出之前都会被严格地进行审查。

除此之外,“氢弹之父”于敏的身体在西北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也日益虚弱了。1969年初,由于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北之间,也由于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于敏的胃病日益加重。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在核试验基地的邓稼先(左)与于敏

在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于敏身体虚弱,连走路都很困难。上楼梯时要用手拉着栏杆才能慢慢挪上去。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热试验爆炸时,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看他十分不舒服,就赶紧让他躺下,拿出军用水壶给他喝水。过了很长时间,于敏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过度劳累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场所晕倒了好几次。

虽然于敏的身体撑不住了。但为了让氢弹成功爆炸,他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于敏以及老一代科研人员对自己事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助中国实现原子弹小型化

在氢弹后,世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核竞赛。美国在1977年成功引爆一颗中子弹,目的是对可能进攻西欧的苏东集团的钢铁洪流产生威胁。中子弹是小型化的氢弹,穿透性极强(达总能量的80%),可以对人体产生大量的伤害而不破坏建筑、坦克等设施。

在美国中子弹的威胁下苏联开始精简部队,并秘密研究中子弹。不久后苏联也掌握了中子弹的制造技术。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中子弹模型

眼看美苏两个大国都拥有中子弹了,中国也不甘示弱,开始把中子弹的研发提上议程。而负责研发中子弹的正是“氢弹之父”——于敏。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1980年伏案阅读的于敏

于敏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十分不好,但仍坚持进行中子弹的研发工作。终于在1988年,于敏以及他的团队成功自主研发出了中国的中子弹。

关心中国核工业事业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于敏因为健康原因逐渐淡出了科研单位一线的工作,充当幕后顾问的角色。

虽然于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仍心系着中国的核工业事业。在进行第二代核武器研发的时候他就已经注意到和美苏等核武大国一样,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已经进入瓶颈期。

核武器在短期内没有什么变化,以后的核试验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为了保证他们的核大国的地位,美苏两个国家可能会联手限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技术。中国虽然已经有可以自保的核武器了,但距离达到核强国还有一大段距离。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把这个情况同当时因结肠癌住院的邓稼先进行了讨论,邓稼先十分同意这个观点。1986年,邓稼先与于敏联名对中央提出加快核试验进程的提案。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1986年患结肠癌住院的邓稼先

1988年,于敏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对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提出建议,建议加快发展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进程。这个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就是研究核弹小型化,核弹小型化可以用比普通核弹更少的“装药”发挥出核弹最大的威力。更重要的是,核弹小型化可以让核弹做导弹的弹头,可以用发射井投射,没必要使用轰炸机投放这种危险的投放方式。美苏两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进行了多次小型核弹的实验,杀伤力十分巨大。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王淦昌院士

中央认真听取了院士们的建议,立马组织人手进行相关研究。并在1999年9月9日成功完成测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以及实验资料。一天后的1999年9月10日联合国发起《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中国投赞成票。假如中国没有在决议发起之前研究出小型化核弹,那中国核武器的技术将会被锁死在六十年代的水平,这后果不堪设想!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跑赢美苏!中国氢弹专家于敏有多牛?

王大珩院士

虽然于敏院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在核武器研究上的突出贡献永远保护着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爱岗敬业、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也时时刻刻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于老一样在默默无闻奉献的英雄,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所有成就。

向你们所有人致敬!

积分打赏 普通打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云南老农

云南老农

“桶里都是干尸!”2017年,云南一位老人上山采药,意外发现多个装有尸骨的油桶,当即上报有关部门。专家:都是烈士! 2017年,云南乌木...

探秘历史 2023.07.05 0 345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支持下作者